| 古人有云:“君子量不极,胸吞百川流”,这句话的含义是:真正的君子应当心胸宽广,能够容纳他人。作为一国之君,更应具备如此宽广的胸怀,只有心怀天下、包容百姓的君主,才能赢得天下人的支持与敬仰。 秦穆公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,并非单靠强大的政治手腕,更因为他宽广的胸怀,能够包容他人。特别是在一次战争中,秦穆公陷入困境时,曾得到三百村民的鼎力相助。这些村民因为秦穆公曾宽容他们,最终帮助他从绝境中脱困,击败了晋军。 穆公亡马,宽容赦免村民 西周末年,周天子的权力逐渐衰弱,众多诸侯国暗中积蓄力量,为将来在争霸战中争夺一席之地做好准备。秦国国君秦宣公在位期间,共育有九个孩子,但最终将国君之位传给了弟弟秦穆公。秦穆公不仅具备了极强的政治手腕,还通过联姻和强大的晋国结成了秦晋之好,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,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。 展开剩余76%虽然秦国已崛起为强国,但由于秦国的兴起与为周天子养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周朝皇室的马场依然存在。秦穆公喜欢马,并亲自指挥马场养殖了大量珍贵的名马。由于这些马是他的心爱之物,马场的官员们格外小心,生怕出现任何差错。然而,有一天一匹名马失踪了,经过一番搜寻,最终发现了马的尸骨,推测是周围的村民偷走了马并将其食用。 为免秦穆公愤怒,马场官兵将附近300余名村民一网打尽,准备将他们上报秦穆公,等待惩罚。然而,秦穆公听闻此事后,十分宽容地表示:“百姓为盗,皆因饥寒所迫,错在我!”他特赦了这些村民,并且为他们提供了美酒,避免他们因吃马肉而对身体产生危害。村民们本以为会面临死罪,但不仅得到了赦免,还受到了秦穆公的奖赏,这令他们既感到惭愧,又心存感激。 三百村民为救国主英勇冲阵 公元前654年,晋国忘恩负义,背弃曾经与秦国的盟约,对秦国发动了战争。晋军声势浩大,誓言要将秦穆公生擒。然而,秦穆公带领的秦军在战斗中处于下风,局势危急。看到周围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倒下,秦穆公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败亡。为了避免落入晋军之手,秦穆公决定拔剑自尽。 就在此时,数百名身穿布衣、面部涂黑、手持农具和大刀的村民突然冲破晋军的包围,骑着马和骡子奋力向敌军发起冲锋。他们一边高喊“赳赳老秦,共赴国难”,一边与晋军展开殊死搏斗。看到这些勇敢的村民,秦穆公身边的士兵也受到鼓舞,纷纷加入反击行列。经过一番激烈战斗,晋军的士气崩溃,最终溃败逃走。 为报恩情,三百壮士拒赏 战后,秦穆公立刻召见了这300多名勇敢的村民,准备奖励他们。然而,令他惊讶的是,这些村民不仅拒绝了秦穆公的丰厚赏赐,还纷纷激动地跪下感谢他。当秦穆公询问其中缘由时,才得知这些村民正是几年前因为偷马而被他赦免的村民。当年秦穆公宽容他们,他们一直心怀感激。得知秦穆公陷入危境时,这些村民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,为救国主出力。 当秦穆公问及他们的需求时,这些村民表示:“帮助秦穆公是我们的责任,我们不求任何赏赐,只希望您像以前那样关心百姓,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。”面对这一情景,秦穆公感慨万千。他心中明白,当年自己宽容这几百个村民,并没有付出什么巨大代价。马场丢失的一匹马对国家而言也并非致命损失,但因为这份宽容,村民们得以生存,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出手相救。 霸主之路,佳话千古 从此,“快马遇盗,秦公不嗔;赐予美酒,防肉伤人”的故事在史书中流传下来,成为千古佳话。秦穆公能够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,成为春秋五霸之一,不仅凭借他的军事智慧和政治手腕,更因为他拥有广阔的胸怀和德行。正如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》中所提到的,百里奚之所以能成为秦穆公的重要辅佐,正是因为秦穆公识才、宽容。 秦穆公善于用人、宽厚待人,使得秦国迅速崛起,战胜晋国,消灭梁国、滑国等敌国。他不仅内政有方,还积极扩展国土,为日后秦始皇的统一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在乱世中,秦穆公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,成为一位具有杀伐果决与仁政的君主。在他的统治下,秦国展现出繁荣景象,并为日后的强盛奠定了基础。 正如《格言联璧》所言:“必有容,德乃大;必有忍,事乃济。”做人必须胸怀宽广,宽容待人,才能成就卓越的德行。在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,锦上添花容易,但雪中送炭却是难得的美德。而秦穆公正是以他的宽容与善意,不仅为自己积累了胜利的资本,更通过这种“以德报怨”的精神赢得了百姓的敬爱。 发布于:天津市
|